燕岭湿地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生态园片区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62.7万平米,由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建设,深圳市碧园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参与了项目设计、施工,目前由东莞市松山湖公用事业有限公司和深圳碧园环保共同负责运行管理。燕岭湿地是集中体现“循环利用”理念的生态修复示范区域,与中央岛群、月湖公园、大圳埔湿地、下沙湿地以及南畲郎与大圳埔河渠的部分区段共同组成了“东莞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珠三角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广东省首批节水教育社会示范基地。
生态园片区在开发之前,由于地势低洼,水污染严重,曾经长期垃圾成山、污水横流、洪涝频发,生态环境受损严重。2008年,园区实施“以绿为基,以水为源,重建区域水生态环境”的治水策略,重点打造了燕岭湿地工程,将南畲朗污水处理厂每天约10万吨尾水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回用于下游湿地生态补水、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工业回用等方面。人工湿地进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污水,出水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实现了从水污染到水资源的转变。
燕岭湿地整体空间结构规划为“一点、一轴和三块”,一点为“生态眼”观景岛,一轴为贯穿整个园区东西的曲水河道,三块是三块功能主题区—— 垂直流人工湿地区、自然湿地一区和自然湿地二区。
“生态眼”位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高位中心,为椭圆形池体,南畲郎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经提升进入“生态眼”,池体安装了片状微生物床填料和生物浮床,结合了传统生物膜和生态塘工艺,发挥了反硝化和配水的作用。其后污水利用高差,向垂直流人工湿地配水,污水在湿地内通过填料吸附、微生物降解、水生植物吸收等作用将污染物去除。
垂直流人工湿地是深圳碧园环保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占地面积约19万平米,包括60个自动+手动阀门组,通过PLC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湿地的脉冲式、间歇配水,保证湿地内微生物平衡、减小堵塞风险。湿地污染负荷、填料厚度、填料类型及配比、配水及集水方式、湿地植物等设计参数,均根据来水污染物特点进行定量化和精准化设计,确保湿地长期、稳定、高效运行。燕岭湿地自2010年投入运行以来,已稳定运行12年,未进行大修维护,处理水量和出水水质始终高于设计标准,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
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经底部管道收集后排入“水下森林”,优良的水质为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保证,水系内水生植物生长茂盛、鱼类丰富,形成了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河道内水质清澈见底,水体透明度常年维持1.5米以上。
燕岭湿地选用了十余种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湿地植物,碳汇功能显著,是污水处理领域最直接的减污降碳工艺。同时湿地植物高低错落、花期交替,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湿地生态景观,吸引大量鸟类在湿地繁衍生息,周边居民在公园内散步、慢跑、骑行,切身感受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愉悦,园区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保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相得益彰。
燕岭湿地是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程,在工艺设计、景观设计、科普教育方面均具有较高的示范意义,湿地每年接待的专业技术交流、大学生教育实践、市民观光游览以及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等活动络绎不绝。
燕岭湿地已成为生态修复展示区、绿色生活休闲区、自然教育体验区,未来,燕岭湿地将进一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综合示范区,在提升东莞市经济发展质量、保持区域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