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70%湿地消失 湿地保护形势严峻

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共同主办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近日在重庆市召开。记者获悉,由于受重开发轻保护的观念影响,长期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利用,该区的湿地面积显著减少,同时也导致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严重退化。目前,长江源头湿地沼泽、湖泊萎缩盐化,土地退化、草场沙化严重;湿地保护虽然在局部地区成效显著,但是整体形势依然严峻,长江中游70%的湿地已经消失。

专家呼吁,探索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将湿地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推动建立湿地保护的考核奖惩制度,将湿地面积和湿地保护面积列为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落实地方政府湿地保护的主体责任。

全国20%湿地分布于长江经济带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是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命脉,维系着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湿地5360万公顷,其中1154万公顷分布于长江经济带,超过全国湿地总面积的20%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教授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有关机构在对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1031个保护区及候鸟栖息地的评估显示,我国的鄱阳湖湿地排名第一,贡献总分达1056分;排名前10位中,有4个来自长江流域。这充分说明长江流域在全球生态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长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江湿地生态系统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核心资本。现如今,长江湿地现状令人忧心,全流域的整体保护刻不容缓。雷光春如是说。

保护管理体制不顺致生态退化

记者了解到,由于人口密度大、开发强度高等多种原因,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面临湿地面积萎缩、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蓄水调洪能力下降、水污染严重等严峻问题。其中在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湿地保护的机制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目前,长江湿地保护面临严峻问题,究其根源:一是多头管理、条块管理。二是湿地没有应有的法律地位。三是对长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严重性和面临的新问题没有认真研究,对长江湿地的演变现状和未来趋势没有清醒的认识,存在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雷光春分析说。

据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介绍,长江源头的沼泽、湖泊湿地主要受到超载过牧的威胁。长江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的湿地,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是主要威胁因子。在长江中下游,工程建设阻隔了江河和湖泊的天然联系,湿地水体污染持续加重。

总的看,长江流域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问题尤为突出。这既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湿地资源刚性需求增加的客观原因,也有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对湿地重开发轻保护的主观原因。在湿地保护治理上,立法和制度缺失、投入不足、科技支撑薄弱、保护管理能力不强、保护管理体制不顺等。陈凤学透露。

辖区内所有湿地纳入管理范围

陈凤学指出,国家林业局始终把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发挥其对全国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湿地保护,必须把湿地用途管制与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继续开展湿地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实施湿地修复重大工程,对辖区内的湿地资源建立完善的档案,把所有的湿地纳入管理范围,力争湿地总量不减少、功能不减退,逐步改善湿地生态状况;对于湿地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利用,建立预警制度,及时通报有关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告知湿地资源利用的单位或个人,促使采取对湿地友好型的利用方式。

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在长江源头,主要采取退牧还湿等措施,稳定和扩大湿地面积。在长江上游的干支流,积极参与重大水利工程论证,严控工程建设对湿地的破坏。在长江中下游,打击侵占湖泊湿地的行为,开展退田还湖扩大湖泊面积,并实施江湖连通工程,恢复江湖天然联系,增强湿地生态功能。陈凤学说:流域内各省之间、各市县之间也要多协调、多沟通,使上下游、左右岸湿地保护的目标相一致。按区域同步实施湿地保护重点工程,对于流域内联系紧密的重要湿地,同步安排项目,同步开展建设,发挥重点工程对湿地保护和生态状况改善的示范倍增效应。

雷光春建议,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第一要务,建立现代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通过法制建设、科学管理、可持续融资以及建立保护区、社区、企业、公众参与管理机制和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将长江湿地保护区建成国际一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积极争取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绿色名录。

来源:法 制 日 报

 时间:2015-10-30   

 

 

 

 

 

 

 

上一篇:至2030年河北要新增湿地9万公顷
下一篇:人工湿地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