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未来的道路变成了海绵,还可以吸水?!

      深圳市首条海绵型市政道路——登良路已经全面完工,考虑到成本及景观效果等因素,其涵盖了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中央隔离带的自然排水系统和交叉路口的两个雨水花园。这条道路以低影响开发为宗旨,结合多层结构模式,运行情况良好。


  在深圳南山区有一条道路,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水——深圳这是召唤了海绵宝宝?它在那里?


  登良路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后海中心区, 西起后海滨路,北至海德三道,沿线与中心公园路、科苑大道、创业路、海德一道、海德二道相交,路线全长1.208公里。


  已经完工的登良路是深圳市中心城区的首条海绵型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与主体设施同时设计、施工。


  10月12日上午,省住建厅在深圳市召开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组织全省各设市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牵头部门、规划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参观深圳工务署建设的全市首条海绵型市政道路-登良路。


  可能还有小伙伴要问——什么是海绵城市?它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们要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型道路又是什么?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概念提出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被提出。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它的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课题、新理念、新模式。


  1.它有利于提升城市雨洪管理能力,削减城市地表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


  2.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促进雨水积存净化,控制雨水径流。


  3.其目的是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恢复被破坏水生态、推行低影响开发,通过种种低影响措施及其系统组合有效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为什么深圳要建设海绵城市?


  近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尤其是受暴雨袭击后的深圳,城区低洼路段多处“沦陷”。


  还记得今年的特大暴雨吗?


  海绵城市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通俗的说“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河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看海”模式的背后是要求城市建设和发展与自然相协调,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更要提升生态质量,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海绵型道路来了——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作为负责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水务和交通工程项目除外)的集中建设管理部门,是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之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并基于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为更好的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确保“海绵”功能落地生根——


  工务署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经验,以深圳中学(泥岗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西部通道后海填海区登良路市政工程等5个试点项目为抓手,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和自然条件、防洪排涝、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率先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先行深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借鉴国外经验


  登良路作为目前深圳市中心区第一条低影响开发建设的道路,位于南山区的后海湾填海区,规划定位为南山区RBD中心区,是未来深圳市的“城市名片”。填海区内开发强度大,路网密度高,且大都处于建设前期阶段,“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如能在这条道路上落地,一定能取得很好的示范效应。


  期望通过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辐射带动高效益、低成本、易维护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应用与发展。


  设计方案


  登良路规划为双向四车道,绿化面积约为18450平方米。考虑到成本及景观效果等因素低影响开发设施包括位于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中央隔离带的自然排水系统和创业路与登良路交叉路口的两个雨水花园。


  道路绿化结合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特点进行设计,地表植物以本地耐旱灌木和乔木为主,以“乔-灌-草”多层结构模式、自然式群落组合配置。


  设计内容包括:


  下凹式绿地低影响开发系统(LID系统)和人行道、自行车道透水混凝土铺装。项目设计DN300PVC多孔雨水管4069m,路沿入水口65个。


  登良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主要是以下方面来实现:


  渗:通过下凹式绿地和透水铺装,使雨水径流流过渗透型下垫面慢慢下渗;


  滞:设置下沉式绿地、植草沟,使地表径流流过渗透型下垫面慢慢下渗补充地下水,同时积存滞留雨水;


  净:雨水径流草沟、湿塘后,水质得到净化,最大限度的削减和控制流域的点源、面源污染;


  排:超标雨水通过排水雨水口收集排入管网系统。


  所有低影响开发设施均设置在绿化带内, 不改变原来道路工程设计。考虑到深圳的降雨特性,低影响开发设施按照25年一遇年最大日降雨量(387mm)进行设计,对应汇水面仅限于道路本身所在区域。


  植物种植土采用混合土(由当地土、沙土、椰糠和水厂底泥混合而成),其混合土的比例为:椰糠:水厂底泥:中砂=1:3:6,有机质含量控制在8%——10%的范围内,渗透率>25.4mm/min,充分保证雨水花园、自然排水系统内的地表积水在24h内渗透至底部碎石层。底部碎石层埋设排水盲管,上部使用管顶加盖溢流口格栅的溢流管。


  考虑到安全性和尊重现有道路设计标准,保留了传统的雨水管网,低影响开发设施内的排水花管收集的雨水就近排入传统的雨水管网。


  为了防止雨水冲刷,在雨水进入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入口处,均设置了防冲刷层(砾石层或卵石层);同时,在1.2km长的线路上设置了3个流量观测点与水质监控点,以便观察海绵设施的实时运行效果。


  运行情况


  登良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建成后,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路面、雨水花园运行情况良好,在雨季中未出现滞水现象。


  海绵城市理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传统的绿化种植要求需要相互协调:


  1.低影响开发设施要求采用下凹式地形, 而常规绿地整形时要求修整成“ 龟背” 状。


  2.低影响开发设施不能种植根系发达的高大乔木, 而传统的绿化种植常选择根系发达, 胸径粗壮, 树冠高大的树种。


  除此之外,工务署还做了——


环保部启动大气防治攻坚行动 多地提前减排效果显现
下一篇:2017年中国环保行业集中度及企业规模分析